您好,欢迎访问金年会官网!TAG标签主页

大庆创业故事|小小成衣间剪裁出好日子

作者:老师傅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1-08    浏览量:

  在大庆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背井离乡来庆创业,经过多年打拼,扎根落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,理发的、开店的……

  龙凤商贸城里众多外乡创业者生意红红火火,成为龙凤区最火的商贾地之一。

  50岁的朱月馨,20岁来庆创业,布料店一干就是30年;57岁的林会芹,17岁来庆闯荡,当了5年装卸工,如今是出了名的裁缝。

  她们的故事看似普通,却很感人,也是众多来庆创业人的真实写照。

  ▎小裁缝带全家进了城

  “会芹啊?你给阿姨瞅瞅,这件外套有点长,你看看有啥招……”

  “刘姨,这是新买的吧?不合身,你随时来,肥瘦长短都能改……”

  7月17日下午,记者来到龙凤商贸城二楼,正对着楼梯口,就是林会芹的裁缝铺,量完尺寸、问好意见,将衣服铺在案台上,拆线、画道、裁剪、缝合……一会儿工夫衣服改好了,顾客笑得合不拢嘴,连夸她手艺好。

  一米七二的身高,扎着齐肩的马尾,如果林会芹自己不说,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57岁了。

  “我老家在宾县农村,家里孩子多,不饿肚子就不错了,哪有闲钱供我们读书?小学毕业后我就耕田种地,跟假小子似的,听老姨说大庆产石油、有高楼,我也想进城闯闯,17岁那年,我扛着行李来到大庆,在装卸队干活,每天卸沙子、装水泥,一干就是5年……”

  林会芹说,那时候装卸队都是女同志,坐办公室的每月才170元,而她每月能赚三四百元,在当时算得上高工资了,每月发工资她第一时间给家里汇款,自己留一点生活费,再买一根冰棍,算是对自己的奖励。

  “老姨让我学缝纫,说有了手艺能养活自己。开店得办执照,当时外地户口不给办,只能从别人手里接活,为了赶活一干就是大半宿,经常趴在缝纫机上睡着了,成家后在大家的帮衬下,我办了执照,租了铺面,收入也不少。”

  “会芹姨,孩子的舞蹈服不合身,明天还有比赛,你看咋给改一下……”

  采访中不时有顾客上门,林会芹总是笑呵呵地接待,她跟顾客们都特别熟,有人甚至将布料放下就走。

  40岁的姜女士说:“能不熟吗?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全是会芹姨做的,如今,我儿子12岁,常来这里改衣服……”

  采访中,林会芹说来大庆40年,当了35年裁缝,虽说辛苦,但很知足。这门手艺,让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,还把全家都接到了大庆。

  

  

  ▎独闯大庆经营布料店

  在林会芹的裁缝铺对面,就是朱月馨的布料店,七八平方米的面积,地上堆的、墙上挂的都是布料。

  “我家姑娘定完日子了,我琢磨着还得找你做喜被,纯棉的被褥盖着舒服,你给费费心……”

  有顾客上门,朱月馨没忙着介绍布料,而是拉着对方的手一顿贺喜,问完结婚日期又问女婿干啥的,还嚷嚷着要吃喜糖。

  朱月馨弯下腰,从柜子后面掏出一块布料说:“你瞧瞧这块布咋样?颜色好看,质量也好,做喜被正好。”

  送走顾客,朱月馨仍一脸兴奋,她说要结婚的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,见面就叫姨,跟自己女儿没两样。

  “你瞧,小朱身高一米七六,当年也是俊俏的大美女……”

  听说记者来采访,商户们都凑过来说笑。有商户告诉记者,别看朱月馨的布料店不大,这可是商贸城经营年头最久的小店之一。

  朱月馨笑着说:“我家在安达,我哥在大庆工作,我一直想来大庆做点小买卖。20岁那年,扛不住我磨叨,爸妈终于点头,凑点钱卖布料,那时候,交通不发达,我们半夜坐火车去西柳上货,选完货扛大包,顾不上吃饭赶回来卖货,一捆布几十斤,虽说累赚得也多,每月挣1000元左右,上班族都羡慕,再后来,商户们雇车大家搭伴去;现在则是手机选,厂家直接发货到店。”

  采访中,朱月馨坦言,刚开布料店时,做被褥、做衣服的人挺多,过年家家做新衣,结婚都来做被褥,随着网购的兴起,年轻人爱买现成的,布料店的生意逐渐变淡,好在店铺开了30年,回头客多。

  朱月馨说,以前是借钱租店,现在她买了铺面,靠着卖布料在大庆扎了根,如今吃喝不愁,小日子过得美美的。

  谈到年轻人创业,朱月馨表示,要肯吃苦,能坐得住冷板凳,不能遇到点挫折就退缩,只要不轻言放弃,小事情也能做出大成绩。

  看着朱月馨和林会芹笑着忙碌,记者知道,来庆创业的她们生活得很幸福……

推荐新闻

在线客服 :

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
电子邮箱: admin@jinnianhui.com

公司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年会工业园

深圳金年会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,成立于2005年,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,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

友情链接: 金年会
Copyright © 2015-2029 金年会公司 版权所有   琼ICP备983473474号